首页 > 行业动态 > 【能源转型】极端天气频发呼唤清洁能源,氢能有多火?3万亿投资在路上(下)2/4

【能源转型】极端天气频发呼唤清洁能源,氢能有多火?3万亿投资在路上(下)2/4

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1-11-18

导读:

❶ 氢能有多火?3万亿投资在路上!哪些细分有望成为风口

❷ 光伏巨头抢滩氢能市场,看重什么?

路线图各有不同!全球主要国家氢能战略

 专访李灿院士:碳中和是一场注定漫长的宏大征途,能源革命照亮未来生活

------02------

光伏巨头抢滩氢能市场

看重什么

▎现在光伏发电每年只利用1300小时,多的地方1400-1500小时,这样的输电成本就非常高了。所以企业就在考虑是否能够把光伏发的电就近变成氢来代替天然气、煤炭等一些能源。

换言之,光伏企业是在给自己寻找另一个可能的增长点。

今年,光伏企业再度被关注不是因为签下了多少光伏项目,而是因为开始布局氢能。

今年4月,光伏巨头隆基股份成立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为隆基股份关联企业。

再往前1个月,阳光电源发布了国内首款绿氢SEP50 PEM电解槽,功率250kW,是国内可量产功率最大的PEM电解槽。

而早在2019年,阳关电源就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安徽合肥签订制氢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针对大功率PEM电解制氢技术,开展协同攻关。

除此之外,晶科科技、宝丰能源等光伏企业都在开展有关氢能的业务。

 光伏企业跨界氢能

意欲何为?

首先必须说明一点,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看来,光伏企业通过光伏发电、再电解水制氢,并不算跨界。更何况,眼下光伏的成本也并不便宜。

据韩晓平介绍,现在光伏发电每年只利用1300小时,多的地方1400-1500小时,这样的输电成本就非常高了。“所以企业就在考虑是否能够把光伏发的电就近变成氢来代替天然气、煤炭等一些能源。”换言之,光伏企业是在给自己寻找另一个可能的增长点。

更重要的是,全球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在氢能方面的竞赛已经拉开大幕。

在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看来,尽管眼下氢能技术并不成熟,但是各国谁都不愿意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

我们的邻国日本,是全球最早押注氢能的国家之一。

截至目前,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从今年开始,日本从澳大利亚进口液态氢,意味着日本在氢能商业化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韩国更是在最近宣布研发氢能燃气轮机,未来将做到无碳发电。

德国电力巨头E.ON集团首席执行官Johannes Teyssen早在去年就表示,“2019年时,我们认为氢气10年内都不会大规模应用,但今年以来,各国公用事业机构却已经找到了能利用氢气的细分市场,未来1—2年内氢气就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该公司目前已开发有50个不同规模的制氢示范项目。

中国也不会坐视不理。

国家能源局相关工作人员就指出,在《能源法》的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氢能纳入了能源体系管理,统筹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在我局正在组织研究编制的《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拟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十四五期间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23个省、区、市发布了氢能规划或相关的指导意见。政策的背书更促进了相关企业布局的决心。

从眼下的能源情况来看,电能虽然也能够实现低碳减排,但是因为其不可储存性,实际上很难进行交易,还有很多其他再生能源也不具备能够交易的特点。

“但是可再生能源转化成氢能之后,氢可以成为一个大宗交易的新的能源载体,从这个交易特征来看,氢能将成为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中一个很好的平台。”余卓平认为。

也因此,氢能甚至被称为终极能源。

但客观来看,我国的氢能技术发展还不完善,还面临很多难题。

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提醒,与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氢能技术还不完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较多难题,但这都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各参与方要保持战略定力。

余卓平介绍,我国目前氢气生产现状是,产能约4100万吨,其中石化能源是主要的制氢途径。“工业副产氢气有708万吨,电解水制氢很少,只有50万吨,大概占1.5%左右,所以目前的氢还是一个比较高碳的结构。”

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制氢的成本也比较高。

业内预测到2025年,光伏和风电新增装机的发电成本将达到0.3元/度,彼时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成本将降到25元,这个价格就是一个相对平价的水平,能够对汽柴油价格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氢能做到平价,还要考虑到就近使用的问题。如果利用光伏制氢,运输成本很高,所以就要求在当地建立产业链,做到及时生产尽快消化。

对于氢能而言,短期内实现盈利是困难的,但发展氢能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网络
编辑:阿莱
联系我们:400-1800-10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莱月赞同其观点,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建议。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莱月400-1800-108取得联系。

下一篇:【能源转型】极端天气频发呼唤清洁能源,氢能有多火?3万亿投资在路上(下)4/4 上一篇:【能源转型】极端天气频发呼唤清洁能源,氢能有多火?3万亿投资在路上(下)1/4
©莱月再生 鲁ICP备18046704号-1 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 诚信示范单位 行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