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基建需求回暖在即 钢价或将进入上涨通道

基建需求回暖在即 钢价或将进入上涨通道

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2-03-25

一、能耗双控、环保限产影响钢铁供给

1.1双碳政策和能耗双控下钢铁产量控制是长期基调

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是粗钢产量的长期限制因素。22年发改委等三部委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确保2030年完成钢铁行业碳达峰,是中长期钢铁产量控制的长效约束。

1.2短期环保限产下,华北地区产量压降明显

根据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两部门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重点区域21年11月15日至年底确保完成产量压减任务目标,且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错峰生产比例不低于上年同期粗钢产量的30%。按照22年1-2月三省产量合计6466万吨计算,预计1-2月限产30%的幅度将导致粗钢产量减少大约1940万吨。

1.3预计22年粗钢产量将进一步下降

目前全国粗钢产量增速已经由正转负,预计后续降幅将进一步扩大。早在2020年末,工信部就表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但21年上半年除唐山和邯郸等部分地区执行限产外,其余省份产量不减反增。但由于前文所述的能耗双控等因素影响,21年7月开始各地粗钢产量当月同比持续回落,全国21年粗钢产量为10.33亿吨,同比下降约3%。进入22年后,1-2月因华北限产等因素,累计粗钢产量为1.58亿吨,同比下降10%。3月以后预计随着钢企复产,供给将有一定回暖,但全年产量压减目标难言放松,预计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将继续下降约2%。

二、基建回暖带动需求上升

2.1.1地产:用钢需求集中在新开工阶段

地产用钢需求主要取决于新开工和施工情况。地产建设周期中,从新开工到正负零阶段用钢需求占比较高。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大约在2到3个月之间,但用钢量占比却高达总用钢量的30%-35%,随后在进入地上部分建设后耗钢速度逐渐回落。

2.1.2房企融资和销售不佳,投资和拿地低迷

房企资金链问题逐渐显现,投资下滑影响拿地和后续新开工。2017年后,房企的经营趋向于高周转模式:通过预售加快回款,然后迅速再投资拿地。期房占比的不断提高,使定金及预收款占比从2015年的26%提升至2021年的37%。

然而顺周期下的成功模式在当前融资收紧、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难以持续。“三条红线”和贷款集中制的出台,叠加预售资金监管合规化,房企资金链出现一定问题,造成当前地产投资持续回落,21年12月单月投资同比下降13.9%,22年1-2月虽同比略增3.7%,目前投资低迷的情况逐渐传导至拿地和新开工,21年1-2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2%,叠加土地库存持续下行,后续开工情况仍不乐观。

2.1.3预计22年地产用钢需求同比下降9.56%

22年地产用钢较为悲观,需求进入下行周期。“房住不炒”基调下地产政策偏于紧缩,且2022上半年境外债到期达到*高峰,预计未来地产融资和投资仍较悲观。即便考虑到当前地产政策的宽松信号,房企资金链改善传导到新开工至少需要6-9个月,故预计难改短期地产需求较差局面。中性假设下预计22年投资额将降低6%,新开工面积下降16.3%,施工面积下降2.4%,对应全年地产用钢需求量为2.94亿吨,同比下降3103万吨,降幅9.56%。

2.2基建:近期专项债出现集中募集

基建资金投入的主要增量来源于专项债,22年专项债出现前置发放。自筹资金约占基建投资的59%,其中专项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19年9月4日,国常会规定“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之后专项债流向基建比例从2019年的约30%提高至2020年的60%以上。

往年专项债在8月发放进度一般能达到90%以上,但21年8-11月期间发放了全年总量的59%。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部也提前下达了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目前来看,2022年初至今专项债已经累计发放1.19万亿元,预计专项债前置将有效拉动上半年基建投资。

2.2.2基建:十四五项目开工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十四五规划下,各省正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领域的持续投入将有力提振基建用钢需求。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将扩大循环规模、大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2.5万公里,新增民用机场30个以上。

2.2.3预计22年基建用钢同比增长6.35%

近期专项债集中募集,叠加后续十四五项目的陆续开工,基建需求预期回暖。在短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于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凸显了政府“跨周期调节”的决心。中性情形下,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将增加7.05%,对应全年基建领域用钢量为1.88亿吨,同比增长1123万吨,增幅6.35%。


三、供需改善、库存去化,钢价预期回升

3.1库存:下行拐点已现,去化有望提速

当前库存进入下行阶段,基建回暖或将加快后续去化速度。22年初以来虽然需求弱势,但供给端收缩明显,导致库存整体处于低位且累库时间较往年更短,库存拐点出现时间提前至春节后第五周。截至22年3月18日,全国钢厂和社会钢材总库存为2344万吨,略高于2019年,但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从建筑钢材成交情况来看,22年整体恢复速度类似于18-19年,不过短期受疫情反复影响,建筑钢材成交和去库速度均受到一定影响;但若后续疫情得到控制,预计基建需求的回暖将有力提振钢材消费,进而加快钢材库存去化速度。

3.2钢价:2021年整体价格中枢上移

2021年钢价整体较为强势,钢价经历两轮起落。2021上半年在供给端限产预期和需求较好的共同作用下,钢价持续上行,一度达到6000元/吨的历史高位。但随着政府保供稳价的政策引导,后续钢铁供给预期保持稳定,5月下旬钢价迎来大幅下跌。此后虽然需求逐渐回落,但能耗双控下限产趋严,下半年钢铁产量长期处于低位,供给偏紧导致钢价在9月再次迎来第二轮上涨。进入10月下旬后,由于地产等行业需求迅速回落,叠加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行,钢价迅速回落,从10月11日6019元/吨的高位大幅跌至11月18日的4710元/吨,跌幅高达22%。

3.3预计22年Q2基建需求回暖下钢价将再次上涨

短期钢价保持震荡,但后续基建需求回暖预计将带动钢价上涨。钢铁价格在21年Q4迅速回落后已趋于稳定,虽然下游需求也较为疲软,但在北方秋冬季错峰生产政策下供给端持续受限,钢价维持相对坚挺。22年Q1钢铁需求虽弱,但供给受华北限产影响,年初至今螺纹均价为4829元/吨。后续稳增长政策下预计房地产政策有一定宽松,叠加专项债集中募集、十四五项目陆续开工的积极影响,预计2022Q2需求进一步回暖下螺纹价格将上涨至5500-6000元/吨水平高位,此后受地产投资下滑和需求季节性回落的影响而出现回落。

四、原料价格中枢回落,盈利逐渐改善

4.1.1铁矿石:供给平稳、需求低迷

海外主要矿山发运稳定、需求受钢铁限产影响保持低迷。海外铁矿石供给主要来源于澳洲和巴西,目前供给保持稳定,根据2019年6月开始发布的澳洲及巴西19港数据,21年周度平均发运量达到2400万吨以上,同比增加1.6%,随着澳洲矿山检修季基本结束,且22年国外矿山产能仍在增长,预计未来整体供应量较为充足。与此同时,钢铁限产导致日均铁水产量从21年7月开始持续下行,铁矿需求陷入低谷。进入22年后,年初至今日均铁水产量为214万吨,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了约3.6%和12.5%。且中期双碳目标下未来钢铁产量难以大幅增长,预期铁矿石需求将保持弱势。

4.1.2铁矿石:库存高企下预计价格偏弱运行

铁矿石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预计后续价格承压。供给稳定、需求弱势下,铁矿石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持续累库,目前港口库存也处于历史高位,截至22年3月18日,港口库存合计为1.55亿吨,远高于历史同期库存水平,同比增长19%,较19年同期也增长了约5%。因此,若将铁矿石供需格局和2019年同期相比,供给更为宽松,需求较当时更差,且库存更高,故参考2019年情形,预计后续铁矿石价格难以持续维持高位,预计价格中枢在700-750元/吨区间,即110-120美元/吨。

4.2.1焦炭:盈利严重受到焦煤价格影响

焦煤作为焦炭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对焦炭盈利影响很大。2021年上半年焦煤整体供给偏紧,价格持续上升推升了焦炭价格的上涨;但随着焦煤供给紧张问题逐渐缓解,焦煤价格逐渐下行,焦炭价格也从10月底开始迅速回落。进入2022年后,在需求回暖预期下,双焦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焦煤整体供给弹性不大,双焦价格变化博弈过程中焦煤价格较焦炭更为强势,21年10月之后焦企盈利处于低位。但目前焦炭盈利有一定好转,截至22年3月18日,焦化厂平均盈利约为244元/吨,盈利修复下焦化厂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

4.2.2双焦:上游供给相对刚性,预计价格保持强势

焦煤供给偏紧、价格高位,支撑焦炭价格高位震荡。我国的焦炭产能分为独立焦化厂和钢厂配套的焦炉,由于钢厂可以用钢铁的盈利来对冲焦炭的亏损,所以焦炭盈利情况对独立焦化厂的生产影响更大。我国焦煤供给整体偏紧,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同时随着稳经济效果逐渐显现,下游钢企存在复产预期将导致需求回暖,同时库存保持低位情况下,预计焦煤价格稳中有升。焦炭方面,需求同样受益稳增长,但产量也会因近期盈利修复而有所增长,预计焦炭价格高位震荡


下一篇:制造业将受益!1.5万亿留抵退税红包将“到账”! 上一篇:多家钢厂2021年净利创新高 “减量提质”趋势下钢铁业兼并重组提速
©莱月再生 鲁ICP备18046704号-1 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 诚信示范单位 行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