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趋势】产业互联网崛起正当时

【行业趋势】产业互联网崛起正当时

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1-10-28

最近一篇名为《互联网正在走下坡路吗?》网络文章列出的一些现象很有意思:

中国众多主流互联网公司股价较最高点几近腰斩;支付宝因金融监管合规问题被延上市被迫延迟;阿里、美团分别被处以 182 亿和 34 亿的巨额罚款;滴滴上市后因安全问题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2021 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总时长 8878 亿小时,同比下降 2%;2020 年中国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 3.3 亿台,同比下降 11%;互联网行业新产品几近停滞,有创意的新应用发布频率明显降低……

虽然不能以此下定结论说互联网正在走下坡路,但传统互联网进入寒冬却是事实。正如文章作者感慨道的那样,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这个行业似乎失去了昔日的澎湃和张力,那种曾经昂扬向上的势头似乎消失了。

过去20年互联网的黄金岁月,主要靠的是三大红利:资本红利、人口红利、模式红利。如今,人口红利见顶,投资环境趋冷、模式红利难寻机遇。似乎在昭示着传统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已经落幕。那么,未来在哪里?答案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等与产业互联网有关的词汇,成为了各大经济论坛或政府高层会议所关心的议题。也有人说,从今开始,应当从“产业”的角度重新理解互联网,认识中国,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理解中国未来十五年发展的核心动力,把握住趋势。

产业互联网具有长久生命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势必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实际上近年来,各部委陆续发布多项政策,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创新等角度,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构建了利好政策环境。

早在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这是“产业互联网”首次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同时被正式“定调”。

产业互联网的精髓就是产业链数字化。总体而言,我国面向消费端的数字化转型走得比较靠前,而产业数字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产业数字化未来主要依靠“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去实现。

产业互联网的崛起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经济形态,企业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新常态。在资本看来,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下,产业互联网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从消费互联网的视角来看,外卖生意可能只有美团和饿了么,电商生意可能只有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但从产业互联网视角来看,在工信部公布90多个行业中,每个行业都会出三到五家产业平台。产业互联网不是赢者通吃,细分市场会有不同的赢家。

从企业家到产业家,如何转变?

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深刻地重构着经济社会的运作模式。而数字经济的能量并不局限于互联网场域,也来自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所激发出的新变革。根据数据显示,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23万亿美元,具有广阔的前景,互联网转型转向产业里去,帮助产业实现数字化大有可为。

看着不少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发展愈发如鱼得水,很多传统产业的管理者开始坐不住了,跃跃欲试,想要把传统产业融入到互联网中,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然而目前很多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普遍来看痛点主要集中在:

第一个,传统企业不正视产业互联网,包括对外声称要转型互联网,但只是形象工程,赶个热闹而已。或者存在救世主幻想,有不少企业家把互联网当做“万能药”,认为有了互联网就可以把之前主业存在的问题都解决掉,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个,传统企业不会建产业互联网,没有梳理清楚未来业务策略,盲目的先把互联网搭建起来,或者产品的设计不切实际,不符合用户需求。

第三个,传统企业不会用产业互联网,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传统企业线上线下能力不匹配,但急于推进;速度太慢,以传统决策机制来运营,难以跟上节奏;摇摆不定,对互联网的盈利和持久战预期不足,错过机会。

客观来说,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家才能够真正地拥抱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管理者需要做哪些转变?需要具备哪些思维模式和能力?

首先,龙头企业管理者,要具备战略眼光、全局眼光,也有大思维,这样才能去整合行业资源。从企业家到产业家,具备对产业内部到外部的流程再造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企业管理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产业互联网是否能高效运转,事关全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需要大家合力维护,即使对自己企业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最后一点是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任何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最终都会落脚在人才的竞争上。产业互联网也不例外,除了需要产业老炮儿的主导搭台外,一个背景能力都恰当的技术合伙人能够为创业团队增色不少。

来源:网络
编辑:阿莱
联系我们:400-1800-10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莱月赞同其观点,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建议。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莱月400-1800-108取得联系。

下一篇:【宏观政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上一篇:【行业趋势】商务部等印发《“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主要任务中提出“推进商产融合,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莱月再生 鲁ICP备18046704号-1 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 诚信示范单位 行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