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看点】再生钢铁原料陆续到港!年内进口总量预估达1000万吨!

【今日看点】再生钢铁原料陆续到港!年内进口总量预估达1000万吨!

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1-02-03

自再生钢铁原料放开进口以来,共签署了4笔再生钢铁原料进口订单,分别是:


第一、欧冶链金委托旗下链金国际与日本三井物产达成协议,进口3000吨重型再生钢铁原料,已于1月14日从日本发往上海,1月29日通过海关检验;


第二、浙江巨东股份与日本平和商事签订协议,进口2800吨再生钢铁原料,预计近期从日本发货,2月初到达国内港口;


第三、沙钢国贸与日本阪和签订协议,进口3000吨重型再生钢铁原料,预计2月中下旬从日本发货,2月底到达国内港口;


第四、鞍钢与日本阪和签订协议,进口2000吨重型再生钢铁原料,预计2月底前从日本发货,3月初到鲅鱼圈港。


据市场人士称,今年我国废钢进口总量有望达到约1000万吨。但是参考近20年废钢铁的进口数据来看,2009年曾经达到进口峰值1369万吨。然而再生钢铁原料与废钢有着质的区别,《再生钢铁原料》明确了“再生钢铁原料”是回收料经过分类及加工处理,可以作为铁素资源直接入炉使用的炉料产品。而废钢铁的标准只是作为回收料。从这一点来看,今年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总量达到1000万吨的说法依据并不充分。


除此之外,当前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的价格对于我国几乎无利润可言,以日本HS型优质重废为例,其产品质量与国内重废6mm的标准相对应。当前沙钢采购重废6mm的含税到厂价为3250元/吨。而与日本签订的HS进口废钢CFR价格约人民币3213元/吨。价格倒挂并不划算使进口量不如预期。


虽然目前来看,仅来自日本的4笔优质重废订单,对于我国废钢使用量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对我国再生钢铁原料多渠道采购,稳定货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依赖日本原料来源的其他进口国带来了压力,例如越南和孟加拉国。因此亚洲国家之间的再生钢铁原料竞争将更加激烈。短期来看国际再生钢铁原料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国内多家钢企因报价不符合心理预期持观望态度。


为啥在这么重要的节点选择日本合作?其实全球最大废钢出口国是美国,其次才是德国、英国、日本,但是日本离中国最近,其目标市场也是东南亚,所以中国最大的废钢进口国就只能是日本。有数据显示,往年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废钢量约在600万吨左右,占中国总进口量的78.7%。



你可能会问既然国际上有资源,为啥中国进口总量这么少?近期数据,日本供应商对HS废钢的中国出口报价约3048-3080元/吨,相比国内到货价3000元/吨,国际废钢优势全无,对中国买家的吸引力太小。这里还不得不说到一个数据,土耳其是全球最大废钢进口国,但2019年进口总量也才1885.6万吨,可见全球废钢流通量是多稀缺。所以即使目前放开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受价格和资源总量的限制,进口量也会很有限。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冯鹤林表示,全球废钢贸易量近15年以来没有明显增长,基本维持在8000-11000万吨,且贸易格局较为稳定,我国能抢占多少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另外,国际废钢市场大幅上涨,目前国际市场废钢价格与国内价格已出现倒挂,截止2021年1月13日,东南亚价格折合人民币税后3538元/吨,中国国内含税价3261元/吨。



难道放开进口就只是国家在画大饼?


当然不是!长远来看,利好的影响还是有的。首先是沿海钢企相比内陆钢企在资源选择上会更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废钢猛涨价。能规范和提升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当然也可以发挥再生钢铁原料对铁矿石的部分替代作用,抑制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此次《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出台如此快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铁矿石价格太高。未来随着不断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出口贸易的规模,更多商家进入这个市场,资源进口总量不断攀升也不是不可能。就看各位老板能不能抓住商机,把握自己的命运!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创认为,目前我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渠道还较为单一,下一步还应推动我国钢铁原料多渠道保障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大海外再生钢铁原料体系建设,同时也要加快海外多元化多渠道长期稳定高效的铁矿石体系建设。


编辑:阿莱
联系我们:400-1800-10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莱月赞同其观点,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建议。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莱月400-1800-108取得联系。

下一篇:【市场趋势】查封!曾经包容的广东为什么现在对这类废塑料厂“零容忍”了? 上一篇:【市场趋势】年末钢厂多涨价 只因原料成本高? 废钢人必看
©莱月再生 鲁ICP备18046704号-1 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 诚信示范单位 行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