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2-01-20
1月19日,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扎实推进中央企业重组组建和专业化整合……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钢铁等领域的重组整合,在相关领域适时研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
那么,谁可能成为新的钢铁行业中央企业集团?
01 新鞍钢,还不够大
如今鞍本重组落定,但对比近日鞍钢发布的“7531”战略目标(7000万吨粗钢、5000万吨铁精矿、3000亿级营业收入、百亿级利润),和宝武发布的“亿万千百十,五四三二一”2035年远景目标(“亿万千百十”即集团形成亿吨级粗钢、矿产和再生资源量,万亿级营收、资产和市值,千亿级利润。培育一批千亿级营收、百亿级利润的龙头企业,其余子公司均为百亿级营收、十亿级利润的优秀企业),不难发现,新鞍钢显然还不够大。
02 谁有可能扩张?
根据国资委的央企名录,目前国内已有的钢铁央企只有6家:
让我们分开一一道来。
中钢集团已经被宝武托管,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并入宝武,只是债务上的一些问题。
五矿集团几年前兼并了中冶集团,最近把旗下的营口中板卖给了日钢,还把中冶降了半格。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是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构,旗下子公司安泰科技、钢研高纳、金自天正、河冶科技、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达连铸有限责任公司等等,都是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早已转型综合发展,除冶金外,轻纺、装备、应急、医药、服务、工程机械、服装、皮鞋、橡胶等等全都做,旗下子公司包括河北新兴铸管(武安)、芜湖新兴铸管、新疆新兴铸管(挂牌出售)等。如果要整合钢铁央企集团,目前看,与国资委对央企提出的“轻装上阵聚焦主业创一流”的提法似乎不太吻合。
再仔细看,还有中信系和中粮系的钢铁企业。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旗下有中信特钢、中信金属等相关产业,是中国特钢行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中粮集团则仅下辖中原特钢等有限的钢铁企业。
这么一扒拉,能“聚焦主业”“理直气壮做大做强”的钢铁央企,就只剩下了宝武和鞍钢,且鞍钢发展空间更大。但也不能排除下一步五矿、中信和新兴际华拿出力量进一步争夺钢铁行业阵地的可能。
这其中,新鞍钢扩张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03 “北方钢铁集团”
鞍钢重组本钢之前,北方国有钢铁企业在亟需重组的关键期缺乏核心企业领导,导致中钢集团、太钢、山钢、东北特钢、渤钢等,要么被宝武抢先吞并,要么被民营企业兼并。
目前,宝武的布局仍然主要侧重中国南方,其主要子公司中,仅太钢、重组中的山钢和传言中即将兼并的西宁特钢是北方钢厂。
中国北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则还有首钢集团和河钢集团等等。其中,首钢搬迁调整后,生产主体已经搬至迁安、京唐一带,离鞍钢更近了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首钢、河钢重组的传闻不绝于耳。
但双方有京唐的合作先例在前,且后面发展方向截然不同,如今再谈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并不少。但若是和鞍钢合并,概念就不一样了。
如此整合,首钢、河钢可以直接从地方国企摇身一变成为央企。
当然其中利弊得失另需细算,但分久必合的历史大趋势却是不会以少数人意志为转移的。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球钢企粗钢产量前50强名单,首钢2020年粗钢产量3400万吨,河钢4376万吨。
据此测算,如果新鞍钢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重组成为新的央企钢铁集团,产能将超过1.2亿吨。
方便起见,我们姑且先叫TA“北方钢铁集团”,也算致敬一下当年没能成为现实的“北方大厂”#唐山本有机会再建一个“宝钢”,为何没有成行?
新的“北方钢铁集团”如果想要与宝武分庭抗礼,至少实现同量级的竞争,与首钢和河钢的重组是为必选项。
04 另一种可能
考虑到中央对于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决心,小料认为,新钢铁央企集团,还很有可能由现有中央企业分头行动,宝武、鞍钢、五矿、中信齐头并进,各自整合能整合的钢铁行业企业。
如此多线程操作,再最终“N合一”,更高效快捷,有助于远景目标早日实现。
南北船合并了,南北车合并了,两化合并了……
中国钢铁集团,还会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