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有意思!河南山东两省“对赌”,“赌注”为1亿生态补偿额度...

有意思!河南山东两省“对赌”,“赌注”为1亿生态补偿额度...

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1-05-28

▲河南济源拍摄的“黄河三峡”景色 图片来源:新华社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途径九省,是兼具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碳汇与碳储存、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但是同时,黄河流域也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随着近年来环保攻坚战的打响,对生态治理方面要求的逐渐提升,水质已成为沿黄各省市新的博弈点。


两省对赌,现实版的“鲁豫有约”

最近,山东、河南两毗邻省份就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引发很多人强势围观。
根据协议,河南省与山东省将对黄河干流跨省界断面(刘庄国控断面)的水质年均值及3项关键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进行“对赌”。
水质方面,若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双方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
污染物方面,控断面3项关键污染物年度指数每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省给予河南省100万元补偿;每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河南省给予山东省100万元补偿,该项补偿上限为4000万元。
上述协议实施期限为2021年至2022年。换言之,上述协议基本签订之日起已经生效。


▲图源网络


“赌注”1亿少不少?谁的赢面更大?

关于水质的对赌条款,处于上游的河南省,似乎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已经公开的条款内容,可以理解为河南山东的黄河干流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山东补偿河南6000万;水质达到Ⅲ类,两省互不相欠;如果水质平均值只能达到Ⅳ级,那么河南赔偿山东6000万。
不少业内专家直言,目前情况看,黄河水在河南、山东跨省界断面达到Ⅱ级,难度非常大,甚至全面达到Ⅲ类也并不容易。
黄河干流能达到Ⅱ级水质的,目前可能只有青海段。即使年径流量远超黄河的长江或者珠江,途径大型工业城市之后,水质也仅能保持Ⅲ级。只有类似漓江这样的江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河南境内,黄河生态治理难度也不小。
对赌协议中包括对3种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指标的考核。而上述三种污染物,特别是COD,主要出自工业污水。而黄河在河南流经8个地级市,其中包括省内最大的两个工业城市:郑州和洛阳
此次的“赌约”公布后,有不少网友表示,就两个省份的体量以及黄河保护的重要性而言,6000万—1亿的“赌注”实在太少。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无论是河南省、山东省还是其他省份,以协议的形式实现生态补偿目标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可能需要在充分考虑有关各省各方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生态保护协同和协调机制。
总而言之,生态补偿的本意是补偿生态,只要大家认真赌,就没有输家,赢的就是环境生态!

图源网络

生态治理“共担共享”,陕西山西也将参加

据了解,河南、山东两地签订的上述生态补偿协议,是黄河流域第一份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相比其他环保治理类型,依据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要求,黄河各流域省份通力合作,推动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拓展生态领域合作,加快构建黄河上中下游齐治、干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才是河流水域生态保护的重点。
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出台了《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地方补偿为主,推动邻近省(区)加快建立起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通知中明确提到,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范围为沿黄九省(区),包括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这意味着,依据上述要求,沿黄九省(区),邻近省(区)都将签订相应的生态补偿协议。
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财务审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河南省将与上游的陕西、山西,也都将签订类似补偿协议,目前正在进一步对接商讨。

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共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是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此次鲁豫两省对黄河全流域健全完善“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计量等具有示范意义。


来源:网络
编辑:阿莱
联系我们:400-1800-10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莱月赞同其观点,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建议。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莱月400-1800-108取得联系。

下一篇:俄政府研究提高废钢出口关税 上一篇:从狂热走向理性,钢铁市场未来将如何演绎?听听这些产业人士怎么说!
©莱月再生 鲁ICP备18046704号-1 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 诚信示范单位 行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