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碳中和背景下 固废资源化利用将迎来产业转型

碳中和背景下 固废资源化利用将迎来产业转型

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1-05-25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已成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强势开局,碳减排成为环保行业持续不断的热议话题,作为循环经济中流砥柱力量的固废处置产业,对碳减排贡献值迎来高期望。


道阻且艰 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长时间推进的过程,从国际经验看,西方国家达峰出现在工业化完成之后,从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也在40年以上。而我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如期实现这一远景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众所周知,碳达峰的峰值越高,实现碳中和的难度越大。依靠技术创新,降低碳排放峰值,为实现碳中和争取宝贵时间,是当前国家面对的重大考验。

在环境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付川表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监测、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精准治污能力。开展区域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提升系统治理和保护水平。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源头创新水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生态环境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这意味着环保产业将受到新一波的政策刺激。


“十四五”规划赋值环保产业

2020年以来,我国“碳中和”相关政策频繁发声,体现出我国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决心,国家能源转型发展提速,碳减排大方向十分明确。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2035年远景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同时,十四五规划还提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业内人士称,碳中和被视为环保产业“最强风口”。渣打全球研究团队发布报告显示,为达成碳中和目标,2060年前中国在脱碳进程中需进行高达人民币127-192万亿元的投资,相当于平均每年投资人民币3.2-4.8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环保产业在碳中和背景下,将迎来三个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从环保产业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环保产业将以降碳为总抓手,迎来新一轮高能赋值。


减污降碳 固废资源化利用有望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中提到,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体用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鼓励化工等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

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中提到,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在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方面,提到“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以上种种表明,随着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开展,固废资源化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固废处置行业应以垃圾分类为抓手,不断推动静脉产业和再生资源利用,促进固废处置领域由粗矿式向精细化处置转型,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迎来整体的提质增效。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编辑:阿莱
联系我们:400-1800-10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莱月赞同其观点,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建议。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莱月400-1800-108取得联系。

下一篇:5月26号阿莱谈钢价 上一篇:阿莱谈钢价,明日钢市预测
©莱月再生 鲁ICP备18046704号-1 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鲁公网安备37028502190295号 诚信示范单位 行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