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莱月再生 发表日期:2021-05-14
近期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钢材大部分钢材价格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尤其是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价格更是突破了230美元,创下历史天价。对钢铁价格上涨的原因,仁者见仁。但毫无疑问,国际范围内流动性过剩以及始于今年的钢铁“去产量”,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其中,“去产量”对激发市场做多热情起到了两个重要作用:首先,极大提升了市场预期;其次,河北等地力度空前的限产措施造成市场阶段性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既是交易现实的,也是交易未来的,在这方面,“去产量”可谓一石二鸟,充分点燃了钢铁市场的热情。
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从控制产能到控制产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2016年到2020年,经过“十三五”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钢铁落后产能基本出清,地条钢被消灭殆尽,钢铁行业的格局得到极大改观。全行业的钢铁产能已经基本置换为相对优质的产能,产能作为一个虚拟资产其自身的市场价格也一路攀升,再加上近几年钢铁表观需求量一直在稳定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再去产能就不太现实了。“去产量”接过“去产能”的接力棒,继续供给侧改革升级版的征程,也是合理自然的决策选择。
按照工信部的计划,今年粗钢产量要比去年同期实现实质性压减。但从1-4月份的数据来看,我们预测粗钢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700万吨左右,增长率在14.7%;这就意味着,在剩下的7个月时间内,粗钢产量要确保比去年同期减少最少5000万吨以上,平均每个月比去年同期压减不低于700万吨以上。今年3月份粗钢日产量303吨,4月318万吨,五月预计达到320吨左右,而历史最高值是去年9 月份的日产308万吨。粗钢日产量持续高位。按照目前的产量释放态势,年度内实现限产目标难度极大;最关键的是,按照今年钢铁市场形势,如果强力实现压减产量的目标,钢材和铁矿石价格将难以控制,今年如脱缰野马般的多头市场恐怕难以弹压,目前产业链价格向终端传导已经遇到障碍,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停产或者停止接单;按照价格传导规律,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高位,必将增大通胀上行的压力,抑制制造业复苏。
目前来看,今年粗钢压减任务难度是非常大的,大体有三个方面原因:1、留下的时间不多了。受河北两地限产的影响,全国高炉开工率大幅下降,曾从3月初的89.98 %,一度下降到84.14 %,后在全国钢铁企业全力追产的情况下,开工率缓慢回升,1-4月份,高炉开工率恢复到87.8%,略比去年同期85.5%高一点;在高炉开工率大体相当的情况下,预测今年前四个月,全国生铁和粗钢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25 %和14.7%,这些增量主要靠河北之外区域增产、电炉钢增产,以及长流程加废钢等综合因素推动。后两个因素基本不会涉及,那就意味着要对全国范围的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大范围、大幅度限产,才有可能实现年度限产目标。这样的压控目标,在短短的七个半月的时间里,全国高炉开工率必须平均每月在现有基础上降低10%才能够做到,难度确实太大;2、高利润的市场难以有效调动地方政府和钢铁生产企业降产量的积极性。压减钢铁产量,需要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并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能动性,也需要钢铁企业高度配合,在高利润的市场环境下,两个积极性不容易调动,压产措施较难落实到位;3、去产量的有效手段不足。钢铁企业去产能的过程中,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在行政力量+市场力量+法律力量的合力下,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理解参与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相对于去产能,去产量的经济手段明显不足。缺少经济手段,措施落地难度就增大。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的国策,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责无旁贷。目前来看,钢铁行业在2025年达到碳达峰,形势还是较为乐观的。首先钢铁产能(量)约束控制了碳的总排放;而持续的科技进步、环保投入加大、电炉钢权重增加以及钢企废钢比提高等形势,都是减碳的重要措施。2030年或者2025年钢铁行业碳达峰的时间还是较为宽裕的。
碳达峰不仅要对供给侧约束,需求侧也要同时约束,能起到市场平衡共进的效果,有效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既去产量,又稳市场,相得益彰。最怕一侧减量一侧增量,市场必然大起大伏。今年的阶段性市场就是一增一减的关系。需求侧碳达峰今年很难见到效果,原因是今年的钢材需求量有可能会比去年增加不会低于5%(旺盛的需求已经连续多年了,很难一下子降下来,在此不再赘述)。对需求侧碳约束的几个手段,如减量化用钢和进出口调剂,均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其中减量化用钢涉及到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实施,可能需要几年的周期才能够在建筑中普遍使用;而进出口调剂问题,虽然五一节前出台了关税调整的政策,但鉴于现阶段国际钢铁价格高企,关税调整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需求侧约束较弱的情况下,供给侧的减产极容易造成市场的波动,这段时间市场的运行已经给出了答案。
除此之外,还要从更大的视野关注铁矿石问题。中国钢铁行业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80%以上,今年的市场形势下,限产量推升钢材价格,有利于钢企利润的提升;但实际上,由于高品位料的稀缺性和铁矿石的垄断性,钢铁企业的高利润必然引发铁矿石价格的追涨,反噬产业链利润,这一点从近期铁矿石的价格涨幅超钢材价格就能得到印证。河北限产前后,62%PB粉的现货价格从限产前的每吨1105 元,涨到1630元,上涨幅度高达47.5%;钢坯价格仅上涨了35.5%。铁矿石问题关乎中国钢铁行业乃至国民经济供应链的安全问题,铁矿石价格关于中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乃至钢铁下游行业健康发展,如此大局,更需要从市场化角度顺时引势,以最小的成本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目前国际疫情仍然汹涌,美元开闸放水引发世界范围的通胀压力,中国在疫情和金融两个方面都在严防死守,经济恢复和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众多。近期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上涨,美国最新公布的CPI数据创二十年新高,中国也面临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钢铁产品的价格稳定,钢铁市场的运行稳定,就成为国民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链条。
5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受此消息影响,钢铁价格昨天与今天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但鉴于前5个月钢铁产量增加超预期,即意味着,如果年度限产政策不作调整,越到后期,市场看涨预期越高,本次弹压下去的价格还有可能再次死灰复燃。
鉴于此,我们呼吁决策部门综合考虑钢铁限产的可行性,适当延迟政策实施周期,如确需必要,可以考虑限铁不限钢。
来源:唐宋钢铁在线监测预警平台
编辑:阿莱
联系我们:400-1800-10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莱月赞同其观点,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建议。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莱月400-1800-108取得联系。